首页生活资讯正文

寻物|原来这些我们常用的词语都是梵文

2024-10-16 次浏览


文 | 河西

本日就从梵文的梵这个字说开去吧。

寻物|原来这些我们常用的词语都是梵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字只有一个读音,便是fan第四声,并没有fan第二声这个音。是以,梵高、李欧梵、纪梵希、曾梵志、王梵志、梵净山等等,人名地名中的梵,都要读fan第四声。之以是我们常将梵这个字读成fan第二声,可能跟梵高有关,他的另一种常写译名是梵高,因而搞混了。

梵这个字,究其本源,是梵文brahma的音译的简称,你从这个梵文的读音就看得出来,这个字实在便是婆罗门,意为“清净”、“僻静”。而这个字,也便是雅鲁藏布江的梵文名字。

自释教传入中国以后,深入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涯,乃至,年夜量的释教术语进入了汉语的年夜家庭,颠末漫长的岁月,我们已经不记得这些词本来是梵文了。

茄子

茄子的茄子是梵文音译,底本这个字在中文中都读“jia”,好比在上海话中我们还读茄子为gazi,番茄叫fanga。而在印度,伽蓝、楞伽的伽都读qie,阐明茄和这些词的印度词源联系关系。而词源学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证实,茄子是从印度传过来的。


茉莉

江苏省花茉莉,原产印度,是梵文mallika的音译。

玛瑙

玛瑙,梵辞意为马脑子的色彩,音为“遏湿摩揭婆”,中国人半音译加意译,用汉语的“马脑”定名,感到不雅观又改为玛瑙。茄子、茉莉和玛瑙传入中国可能在释教传入中国之前。

忏悔

释教语。梵文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

婆姨

陕西话婆姨,来自梵文,本来的意思是女居士,即为在家修行佛法的密斯,也叫优婆姨,而男居士叫优婆塞。


普陀

上海有个普陀区,这名字是从浙江普陀山来的。

清光绪八年,普陀山慧根法师从缅甸回普陀山时颠末上海,因上海的释教信众异常热心,就留下了两尊玉佛,这便是玉梵宇的由来。由于慧根来自普陀山,以是把这里一条路叫普陀路,是在1920年。1947年,将上海这个区命名为普陀区。

而“普陀”一词原为古印度梵文“Potalaka”(普陀珞珈)音译的简称,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以是在《西纪行》中叫珞珈山,实在是一回事。普陀在梵文中的意思是小白花。


摩登

摩登,梵文音译,指的是古印度的贱平易近,最早呈现于《楞严经》《佛说摩登女经》,到当代才成为英文modern的音译。

状师

释教称善解戒律的人,梵辞意译。《涅槃经-金刚身品》:“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状师。”不外固然状师这个词来自梵文,但司法这个词却出自《庄子-徐无鬼》:“司法之士广治。”

天下

释教术语,梵辞意译,犹言宇宙。世指光阴,界指空间。

《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天下。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曩昔、将来、如今为世。”

懊恼

释教术语,谓困惑不觉,包含贪、嗔、痴等基本懊恼以及随懊恼。能捣乱身心,引生诸苦,为循环之因。

唯心

释教术语。指万事万物,唯有心坎,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出自《华严经-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同心专心。”

真相

犹言原形,实相。 后指事物的原来面目或真实环境。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修梵寺》: “修梵寺有金刚,鸠鸽不入,鸟雀不栖,菩提达摩云: ‘得其真相也。 ’”

真空

释教语。一样平常指超越统统色相意识边界的境界。

六祖慧能《坛经-般若品》:“念说空,不识真空。”

妖怪

在释教传入之前,中文天下里有鬼,但没有魔。由于魔是梵文“摩罗”的简称,引申泛指恶魔,怪物。《年夜智度论》:“夺慧命,坏道法、好事善本,是故名为魔。”


天国、地狱

这两个词并不是从基督教来的,而是梵辞意译。《宋书-夷蛮传-天竺婆黎国》:“叙地狱则平易近惧其罪,敷天国则物欢其福。”唐六祖慧能 《坛经》:“统统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国地狱,尽在空中。”

消极

释教五观之一,指的因此慈悲之心察看众生,救人魔难,这个词和我们如今说的消极意思有差别,其本源在这里。《法华经-普门品》:“消极及慈观,常愿常仰望。”

平等

梵辞意译。释教术语,指的是无差异,指统统征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识性、心真如性等上没有差异。

《四十二章经》十二:“心行平等难,不说长短难,会善常识难,见性学道难。”

《金刚经-净心行善分》:“是法平等,无有高低,故名无上正等菩提。”

导师

导师这个词,最早是个释教术语,领导众生进入佛道的人,就叫导师。

宿命

宿世的性命。 释教以为众人曩昔之世皆有性命,辗转循环,故称宿命。 《四十二章经》十三: “梵衲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 ”

顷刻

梵文Ksana的音译。古印度最小的计时单元,本指妇女纺绩一寻线所用的光阴。

《法华经-提婆达多品》:“深刻禅定,了达诸法,于顷刻间,发菩提心。”

孜然

梵文Jiraka的音译,即安眠茴香。


般若、南无

末了讲几个常见的梵文音译词,你应该知道它们是梵文音译,可是它们的读音你都读对了吗。

般若是梵文音译,以是这个词不克不及读ban ruo或者菠萝,而是读bo re,就像南无读na mo,不读nan wu一样。由于般若是梵文Prajna的音译,最终智慧之意。而南无是赞扬的意思。

这个字在释教传入中国之前读shan第四声,指的是禅让,好比刘备之子刘禅,只能读shan。而在释教中,是从梵文“禅那”音译而来的简称,意为“静虑”、“思维修”、“定慧均”等,以是读chan。

同样地,佛这个字在释教传入中国之前,读fu第二声,指的是仿佛。而在释教传入中国之后,成为梵文佛陀“buddha”音译的简称,意译为“觉者”、“知者”、“觉”。用仿佛的佛来指代buddha,亦有觉醒后的人不再是通俗常人的意思。

印度

印度这个词,在梵文中的本义是河道,即印度河,而这条河如今在巴基斯坦,并不在印度。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是梵文音译是不用说的,不外这里有个问题,这个释迦牟尼的“牟”应该念mou照样mu呢。释迦牟尼既然是梵文“Sakyamuni”的音译,那很显然应该读mu了。

新平易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书、改编,或进行与新平易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动,违者必究。

梵文音译这个
《鲁滨逊漂流记》思维导图,简单又漂亮的画法 10首唯美宋词,情感与意境完美交织,一个人的浮世清欢,细水长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