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资讯正文

评论丨刘谦图片记录,畅达其意

2024-09-10 次浏览



图片记载,畅达其意

评论丨刘谦图片记录,畅达其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读莫言“两块砖墨讯”湖南系列推文有感

文/刘谦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深信“天人合一”,寻求人与天然的协调乃历代散文纪行的焦点理念和魂魄。许是受此影响,中国现代作家、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到者莫言干了一件接地气的事,他申请了一"大众号,名“两块砖墨讯”。比来两个月,他携朋侪邹平、王振来到湖南,持续推出了一系列集漫笔、诗文、书法、拍照合一的纪行,一俟推新,浏览量便蹭蹭上涨,敏捷十万+,莫言和他的“莫式”纪行成为"大众热议的文化征象。

众所周知,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文假名人,倘使笔墨“破圈”,定在意料之中。 但年夜家不相识的是,在耕作文学创作之余,莫言沉醉于指尖的挥毫泼墨,敌手机拍照也饶有兴致。“莫式”纪行能敏捷圈粉,书法与拍照的加持,功莫年夜焉。

并且,无论看莫言的书法、照样拍照,都感觉有“根”可循,“根”在笔墨、“根”在经历,且扎得深,扎得牢。

“年夜家风仪”实在是书文合一,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寒食帖》是书法神品,又是古文范例,先文后墨,是书法创作的基本。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与文学、艺术、哲学等学科互相关注,一味强调书法的视觉化功效,片面懂得书法是一种谬误。莫言的书法谈不上专业书家,但也绝非血汗来潮的“江湖体”,而是颠末历久的研习,由“名人书法”向“文化人书法”胜利转型的佼佼者。从“两块砖墨讯”颁发的诗文来看,莫言游览了岳阳楼、凤凰古城和矮寨年夜桥,他将本身的感悟,经由过程“字”的布局,以一种视觉美来展现神韵、展现心情,在不屈衡中求得均衡,实现了一种变与法度的高度同一。他的草书作品如游鱼潜底、鹰击漫空,思惟驰骋,不拘一格,可谓“笼寰宇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读之胸臆顿觉开豁。

除了书法,莫言纪行的手机拍照也是一年夜亮点。实在,莫言涉足手机拍照光阴不长,因一次不经意的机遇,莫言迷上了手机拍照。本年5月,莫言在家乡山东高密市南山篱边拍得一组玉轮照片,并写下《摄月小记》,编发过一期《两块砖墨讯》,在一个战友群里,竟然激发了一次“摄月竞赛”,被人戏称“不会讲故事的小说家成不了好的拍照师”。

固然涉猎拍照光阴不长,莫言没有选择从“拍照发热友”的端口入行,更没有添置无人机,购买蛇矛短炮。习气挑战的莫言,另辟蹊径,扬长避短,用“轻技术、重记载”的打开方式,故意疏忽寻求光影画质的技术层面,强化拍照的记载和表达功效。在他的手机拍摄下,可以“仰观宇宙之年夜,俯察品类之盛”。以是,莫言的手机拍照既是即兴式的,也是碎片化的,若论文体,年夜抵是拍照中的“漫笔”。

以10月2日推出的“诗书凤凰”为例,这一期推文与其他几期分歧,不因此图配文,而因此图代文。笔墨和诗、书法只占很小篇幅,但手机拍照图片用了27幅之多,均出自莫言之手。图片虽多,但题材只有一个,即凤凰古城内沿街的各式牌匾,从博物馆、名人旧居、店铺、药号、邮局、茶馆到时兴的体验馆,包罗万象。把书法字体迥异的牌匾并置于一体,配春联并手书“绣户千家龙凤体 边城一座沈黄书”。诗书凤凰,岁月沉香,莫言从古城一个文化表象切入,用碎片化的图片记载、表达、叠加,形成壮大而深入的视觉印象。这一期推文得到了浩繁粉丝的点赞,此中有一条跟帖诗曰“沱江两岸传歌声,吊谯楼上闪霓虹。莫公今日古城游,涅槃更生凤凰鸣”。

在矮寨年夜桥、张家界、岳阳楼等地,莫言用日志的方式,漫笔的口气,拍下了他的存眷点、兴致点。兴之所至,在武陵源景区、沈从文旧居,在手机镜头前,他经由过程录视频的方式当“导游”,为文化景观“代言”。他的手机拍照图片犹如一味调料,与诗文、书法烩成一道“美食”,活色生香,受人存眷。

莫言的纪行,以诗歌叙事,表其心;以书法传神,彰其韵;以图片记载,达其意。莫言的纪行,犹如一股清流,呈现在文化流传情势万象更新确当下,给“守正立异”的文化人带来了深入的思虑和启示。

(作者单元:湖南日报社)

莫言书法拍照
思维导图怎么画简单又好看。这样画简单又好看 提醒小心肚子痛日常生活中这些行为要注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