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资讯正文

科普作家的硬科学基因与创意写作素养

2024-10-01 次浏览


科普写作作为进步年夜众科学素质的紧张一环,在当下的写作运动中具有紧张位置。在2016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布告强调,“科技立异、科学遍及是实现立异成长的两翼,要把科学遍及放在与科技立异一致紧张的地位”[1]。《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公民经济和社会成长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前景目的纲领》指出,“要弘扬科学精力和工匠精力,普遍开展科学遍及运动,进步全平易近科学素质”[2]。在国度的看重、政策的搀扶下,科普事情迎来了高速成长时期,科普写作欣欣茂发:科普图书在图书出书中盘踞着伟大的市场,据统计,2019年,我国共出书科普图书和科普期刊23445.7万册[3]77;科普作家群体逐渐扩展,2021年,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共有小我会员4732人,会员数目较2009年增加78%[4]。2021年5月18日,中国科协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结合宣布了《2021年度科普中国创作指南》,为中国科普写作者指清楚明了创作主旨、创作偏向、创作范畴[5]。

中国科普写作的繁华成长对科普作家群体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的《中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专职科普作家年夜多没有文学写作的配景,科普专职职员集中在教育、科协、科技治理部分[3]14。科普写作的进一步成长,必要进步科普作品审美艺术程度,进步科普作家的文学写作程度。应用好中国丰硕的写作人才资本,领导更多的文学写作者参加科普写作范畴,匆匆进科普作家群体的强大,从写作人才造就系统入手,增强高校创意写作专业对科普创作人才的造就,使用创意写作教授教养办法为科普作家群体提供写作才能训练,从而进步科普作家的创意写作素养,对当前科普写作具有紧张意义。从科普作家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两个角度动身,联合创意写作根本纪律探究科普作家写作素养的晋升路径,有助于完美中国科普写作生态,匆匆进中国科普写作的成长。

科普作家的硬科学基因与创意写作素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让作家中的“科学家”和科学家中的“作家”进场

基于可见的中国根基教育及高等教育分科近况,中国文学创作者经常短缺科学素养,文学创作者面临科学写作时无从下手,文学创作者下意识地将自我与科学分别,把科普写作看成科学家的“自留地”,不肯、不敢踏入科普写作的范畴。当下以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范畴的科普作品年夜多是“辞书”式的常识集,作品缺少可读性和意见意义性,而文学出生的科普作家每每只在根基、浅显的常识领域内创作。中国教育系统曾经履行的文理分科模式对科普作家的常识布局有必定制约,理工科的学者短缺人文素养和文学功底,而文学创作者又年夜多没有经受过成系统的科学训练,导致科普作家群体的硬科学素养不敷。

科学常识的欠缺并不该是文学写作者测验考试科普写作的“拦路虎”,科普写作更不该该是将文学创作者拒之门外的范畴。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的作品中含有年夜量的科学常识,但他本人没有任何科学配景,是一个纯洁的文学创作者;而美国的很多消息记者或文学创作者进入科学写作范畴后,在科学写作中的科学消息、科普创作等方面成为颇有成绩的作家[6]。文学写作自己就对作家的科学常识有着潜在的要求,部门类型文学创作更是对写作者的科学素养提出了特殊要求。例如,侦探推理小说的焦点在于描述主人公侦探运用相关常识,经由过程缜密的推理探求凶手的进程,傍边必然涉及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化学、犯法生理学等范畴的深度常识;即就是创尴尬刁难科学常识要求较低的实际主义作品,若涉及某些详细的生涯范畴,例如航空航天、军事等,其描述经常也必要作家有相关范畴的科学常识。

其他范畴的作家尚且需具备必定的科学素养,而科普作家就更必要科学常识,必要自动的科学素养训练,完成“科学基因”的注入。新期间的科普写作颠末改造开放以来数十年的成长,写作目标已经从单纯地向年夜众“教授常识”逐渐转为面向全平易近的“科学素质晋升”,科普作家的科学基因也从相识科学常识拓展到了不仅存眷详细学科的前沿常识和前瞻理论,同时掌握科学的办法论,形成科学的天下观。

西方国度已经构建起了较为成熟的科普作家造就培训机制,涵盖了高等教育、国度当局与社会组织三个维度的协力。高校层面,斯坦福年夜学、麻省理工学院、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康奈尔年夜学等顶尖高校都设有科学写作的学士或硕士学位,环球已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科学写作的相关课程或学位,传授科学消息、科普写作等方面的内容;当局层面,欧盟于2001年提出《科学与社会行为方案》(Science and Society Action Plan),历久资助致力于科学遍及、科学流传的项目。社会层面,美国社会各种基金会为很多科普项目提供了项目资金,专业的科普机构或集团则树立了培训网站,提供线上培训课程[7]。海内的科普作家造就培训机制起步较晚,当前已初步形成科普作家多元造就协力,教育体系与社会体系经由过程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创作赛事等道路发掘和造就科普创作人才[4]。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从2017年开端开展“科普科幻青年之星方案”,以年夜赛模式为焦点,运动席卷了创作事情坊、沙龙、讲座等情势的前期创作培训,评委点评、奖金搀扶的中期参赛评奖以及收集展现与流传的后期出书鼓吹。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见向在校年夜学生举行年夜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已持续开班13届。然则海内科普人才造就系统仍存在不敷,这阻碍了科普作家科学素养的造就,我们必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

第一,中国高校面向科普作家造就的相关专业偏向的设置和课程的开设严重不敷,科普相关的学位多以科学教育、科学流传偏向为主,没有专门的科普创作学士、硕士学位偏向[8],今朝既有的相关课程,也年夜多面对着教材资本少、短缺师资力气等难题[9],科普写作在中国高校亟待“学科化”。科普写作是文学和科学的交叉学科,必要特殊的交叉立异机制来确保科学教育和人文写作教育的有机联合,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工作,必要中国高校师生整体在科技程度和人文艺术素养两个偏向上的双重晋升,更必要把科普写作看成一个“学科”来机制化地建设,冲破既有学科分界系统,集中天然科学和人文写作的双向学科资本,以交叉学科的建设思绪来认真地研讨科普写作的纪律和人才造就纪律,体系地建构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人才梯次造就机制,专向造就科普写作人才。

第二,中国面向科普写作者的相关造就培训还不够专业化和体系化,科普作家继续教育资本不够丰硕、机制不够完美,科普作家的社会化培训亟待“系统化”。起首,中国作协体系承担着作家的治理和培训本能机能,然则,中国作协和科普作协的互相交流、资本共享还有待增强,作协体系应该增长科普创作采风运动、科普作家培训运动。中国作协和各地作协必要在科普作家职称评定、再教育培训和作品出书方面赐与足够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搀扶,和科普作家协会共享作协的创作培训资本。例如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与长春市旭日区作家协会合作无懈,方案配合举行科普作家培训班,两边形成了优越的互动关系。其次,各地科协应该跟作协进一步协同,作协体系应该充足看重各地科协在科普作家造就和治理上已经取得的成绩,反之,科协也应该自动和作协接洽,得到他们在作家人才造就、作品培育和出书方面的支撑,形成作协和科协的双重协同机制,冲破今朝两张皮、两套体系割裂的场合排场。同时,还要充足看重各类科学类、科普类平易近办非企业单元(组织)的和谐作用,施展他们把高教资本和社会作者接洽起来的纽带作用,施展他们把科技机构和创作机构接洽起来的中介作用;恰当摊开全国性科普创作年夜赛的举行权(今朝对全国性写作年夜赛国度治理较为严厉,每年审批的数目异常少);恰当摊开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少儿科普写作培训的举行权限(今朝写作类社会培训因“双减”政策呈现了急剧萎缩的场合排场)。

第三,勉励全国性的文创企业尤其是网文企业开设科普创作频道,培育和出书科普作品,造就和推出科普创作新人。文创企业对科普的看重,不仅仅要做到让科普作家的作品有处所颁发,还要做到让他们的作品有机遇脱销。这就需应用企业的品牌效应,多给科普作家流量支撑,倾斜编纂和宣发力气,让科普作家的作品能走到一线和前台,让他们也有机遇成为“脱销作家”。科普作家不仅仅必要作家的创作技巧技能,还要有硬科学基因,科普作家的造就,一方面是在造就作家,另一方面照样在造就“科学家”,某些时刻必要的是在作家的根基上加上“科学家”造就,某些时刻必要的是在科学家的根基上,加上“作家”的造就。我们的企业,不仅要善于发现作家中的“科学家”,还要善于发现科学家中的“作家”,为科普作家步队提拔大好人才,并加以造就。这方面,网文企业有先天上风,应该充足应用好网文企业的收集上风,组织相关收集课程,主理虚体性子的“互联网科普作家学院”,例如阅文团体,就可在其“出发点年夜学”内设置“科普作家学院”,一方面整合现有收集平台上的写作类课程、科技类课程,把“中国年夜学MOOC(慕课)”“超星”等互联网平台上的相关作家及科技人才造就课程“体系化集聚”,形成科普作家造就的“根基课程”系统;另一方面,拾遗补阙,树立建构科普作家的“专业课程系统”,录制成收集课程,面向全社会开放。

二、建构科普作家的超出之思与创意之维

一部科普作品可否成为超过期间的经典,其内含的科学常识并非独一决议性因素。假如说,科学常识老是处于“成长”“迭代”之中,是“更改”的,那么,什么才是“永恒”的呢。科普作家的本色代价应该奠定于什么之上呢。科普作品中的科学常识具有时效性,跟着前沿科学的赓续提高,科普作品中的科学常识极有可能在数年或数十年之后变为过期的乃至差错的。读者假如乐意回过头来浏览曩昔的科普作品,他们想从作品中得到的很可能不是常识,而是作品中对人类将来社会的思虑和想象,对科技与人类关系的探究与假想。作为一种常识谱系的科学是超出性的,没有一人之科学,也没有一族之科学、一国之科学,科普作品的焦点是“科学”,天然也承继了科学的超出性。科普作品该当基于一种视角,既要有共时性的超出性——跳出种族主义、西方中心主义甚至超出人类中心主义局限性,又要有历时性的超出性——对前沿科学技术将来成长以及人类将来生涯的可能想象。科普作品的超出性是其可否超出光阴、超出空间、超出作者甚至读者身份属性而成为经典的症结。

人类命运配合体意识是科普作品走出一国、一时局限的“超出性思维”“门槛”,新期间科普作家们在国度情怀的根基上应测验考试站在人类角度来思虑。当下人类面对很多环球性问题,例如环保问题、能源问题、流行病年夜暴发问题等等,已经不是一个国度、一个平易近族、一个光阴段能办理的,而是环球所有国度、所有地球人、将来永劫段必要面临的问题。在这一配景下,新期间科普作家人文与科学思虑的工具已经不克不及再局限于一国、一时之事,一国、一时之态度,而是应该站在地球角度、人类态度来思虑和察看。更进一步,我们乃至必要科普作家超出地球态度(采纳加倍宏阔的宇宙态度)、人类态度(采纳万事万物为中心的反人类中心主义态度)来思虑,创作出具有超人类中心主义(人类是高档生物)、性命中心主义(性命体高于非性命体)和地球中心主义(地球高于其他星球,地球性命高于其他性命)思维的新期间超出性思维,从而真正匆匆进和晋升人类对天下和自身的熟悉。美国海洋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的科普作品《僻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是环球影响力最年夜的科普作品之一,书中详尽地叙述了滥用化学药品对生态情况造成的伤害,只管作品在科学常识方面存在争议,但依然激发了全天下人平易近从新审视人类成长对天然情况造成的负面影响的高潮。《僻静的春天》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出,唤起了读者对人类与天然关系的反思,发蒙了人类的情况掩护意识,这恰是它耐久不衰的缘故原由。科普作家的超出性思维有时也以虚构思象力的情势出现。美国记者艾伦-韦斯曼(Alan Weisman)的科普作品《没有我们的天下》(The World without Us)曾被评比为“2006年度美国最佳科学写作”。韦斯曼虚构了一小我类消散后的天下,在科学论证的根基上对城市、建筑、农场、塑料成品等人类运动副产品若何影响天然天下,借此探究人类的行动在生物圈中的破坏性影响。一些海内的科普作家测验考试依托虚构故事来讲述科学常识,增长科普作品的浏览意见意义。李毓佩传授所著的《李毓佩数学故事系列》(长江少年儿童出书社2018年版)联合童话故事讲授数学的典型例题,将抽象的数学常识化作形象的故事环节;秦爱梅的科普图书《动物邪术日志》系列(黑龙江少儿出书社2015年版)以空想故事的题材向中小学生遍及各种动物的习性;霞子的长篇常识童话系列作品《酷蚁安特儿》(多家出书社2006年起出书)以蚂蚁为主人公,读者在追随酷蚁安特儿冒险的同时,也对天然界极其紧张但极易被轻忽的动物——蚂蚁有了更多的相识;郑永春的天文科普作品《太旷地图:火星叔叔带你游太空》(化学工业出书社2018年版)同样运用虚构的讲述伎俩,让深邃的天文学常识和读者的浏览意见意义友爱共存。不难发现,以虚构办法创作的科普作品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轻忽了成人读者的浏览意见意义需求。科普作品可以与科幻作品相交融,将虚构艺术融入科普创作之中,进步作品讲故事的技能与审美寻求,把科幻对人类将来的想象力和对天下人文的关心植入科普作品之中,把宽大科幻喜好者纳入科普作品的读者群。吴季的科幻作品《月球旅社》(科学出书社2019年版)既有人类对航天科技的空想与人类的普众人文情怀,又包括年夜量的工程技术常识,集科普与科幻的长处于一体,把科学常识流传给了普遍的科幻喜好者。

基于人类意识的超出性思维与基于科学素养的空想才能配合构成了指引科普作家创作偏向的人文素养,科普作家的人文素养始终贯串在作品之中,紧紧把控着故事前进的偏向。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是科普作家写作的左膀右臂,成熟的科普作家可以或许将二者有机联合,调配出创作所需的作品胚胎。

20世纪50到60年月的中国科普写作者就科学常识与文学文体联合难的问题进行过讨论。这一时期的很多科普作家以为,科普写作中,科学常识经常突兀地插入到文学故事之中,故事成了为科学常识服务的对象,作品陷入了“提出悬念—寻求谜底—揭开答案(讲授常识)”的写作祟圈[10]。改造开放后,科普作家们将科普的重心从单纯的科学常识转向求真求实的科学精力,吴岩将其称为“代价观模式”,即“经由过程孕育全新代价观从而构建另一种具有启迪性的天下面孔”的想象模式[11]。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期间对科普有着新的期望,新期间的科普作品该当可以或许更普遍、更敏捷地完成晋升全平易近科学素养的使命。无论是20世纪50到60年月的科学常识“切入”文学的必要,照样新期间科学代价观“切入”文学的需求,都对科普提出了“若何加倍审美”“若何加倍艺术”的写作技术要求。运用创意写作理念与办法,造就科普作家的创意写作素养,有助于作家在创作中交融自身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从而进步科普作品的质量,塑造中国科普创作优越生态。

创意写作学视域下的作家根基素质包含自力视角意识、个别感性体验、交流互动思维与创意表达才能等。

第一,自力视角意识要求作家拥有自力思虑才能、批判性思维与寻求真谛的不懈精力。而对付科普作家来说,这种自力视角分外要求作家具有科学求真的精力,拥有揭开各类迷信迷雾,寻求真谛真相、揭示真谛真相的勇气。例如,在转基因食物问题上,要有保持科学精力,不为流俗见解左右的力气,把转基因科学常识和代价态度转达给社会,看起来容易,实在,倒是异常艰巨的。全社会一片反转之声,还有人把反转当成“爱国”奇迹,给转基因技术支撑者扣上美国特工、卖国贼等年夜帽子,把转基因技术当成是美国诡计,把科学问题政治化。这个时刻,科普作家何去何从。这必要勇气,必要“自力视角”。“自力视角”在科普作家这里,还存在一个写作技术上的问题。创意写作强调“视角”训练,经常把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写作训练,把全知视角、限定视角的写作训练,把主观视角、客观视角的写作训练看得很重,其基本缘故原由当然是为了让作者知道本身的“态度”,同时,也是为了让作者训练本身的写作技术。我们的科普作家多认识第三人称叙事,以及客观视角和全知视角的叙事,经常不习气于第一人称叙事、主观视角叙事和限定视角叙事,有时,这是导致科普作品文学性不够的一个紧张缘故原由。是以,笔者建议,科普作家要尽力训练叙事才能,做到在应用多种叙事视角进行叙事的同时不失作品的客观性。科普作家要想进步写作才能,创意写作的多视角写作训练,可以作为入门技术训练办法。

第二,个别感性体验是创意写作的紧张原则。创意写作要求写作者把写作树立在本身的个别感触感染之上,把个别感触感染看成写作最根基、最牢靠的内容资本。许多科普作家误会了科普创作的根本纪律,认为科普作品要强调客观真实,对作家个别感触感染、感性感触感染,可以少写、不写。这个设法主意是差错的,科普作品的常识科学性和描述客观性、真实性,恰正是要树立在描述的小我性、内容的感触感染性、体验的丰硕性之上。这是辩证的同一,只有作家让笔下的天下酿成个别的、感性的,这个天下才会丰硕可感,才会让读者深深地记住并受到熏染。树立在个别感性体验之上的想象力是科普作家创作的源泉,例如,蕾切尔-卡逊从自身对生态破坏的调研阅历动身,在《僻静的春天》中凭借她所假想的僻静的城镇打动了无数读者。

第三,交流互动思维是创意写作学的根基思维,要求写作者具有读者意识,可以或许站在读者浏览和接受的态度上审视本身的“写作”。创意写作否决作家居高临下地为本身写作,提倡写作者为市场写作、为读者写作,写作时要有读者意识,要让本身的技能跟读者的接受习气吻合。创意写作的所有写作技能都是基于若何让读者更容易懂得、更容易接受来设计的,没有脱离读者接受习气和接受才能的创意写作技能。科普写作的首要目标是为读者转达科学的常识与精力,便是为了让通俗读者相识和懂得最前沿最深邃的科学常识和精力,是以,读者意识是科普写作弗成或缺的根基。科普作家要有科学精英的学识素养,更要有普罗年夜众的读者情怀,保持创意写作读者第一的根基性文学代价观,塑造科普作品最佳的可读性后果。

第四,创意表达才能是作家的焦点素养,创意写作教育的目标便是赞助写作者发现和挖掘本身,开释本身创意潜能和表达才能。为此,创意写作学科成长了潜能引发、要素训练等多种“事情坊”来赞助写作者晋升本身的创意表达才能。科普作家要借鉴这些训练,尽力进步本身的创意才能,在要素写作才能的根基上,专项训练本身分歧体裁、文类的创作才能,训练本身的类型写作技能,认识并掌握各类科普文的叙事语法。创意写作学视域下的科普写作属于分体写作的一种,科普写作该当遵循文类陈规,但不克不及陷入模式写作、套路写作。

在美国、英国等较为成熟的创意写作国度,创意写作学极年夜地推进了科普写作的成长。针对空想水平较低的科普作品,创意写作范畴常将其视作非虚构文学的一种并以此进行科学写作培训,包含科学消息报道、科学常识流传等类型体裁。耶鲁年夜学创意写作西席威廉-津瑟(William Zinsser)于1976年所著的《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On Writing Well)中专门列有“科学与技术”一章,建议学生从描写某样器械的运转方式开端,并联合年夜量作品实例总结了借助侦探小说、回忆小我阅历、接洽天然气象、序列性写作等科学写作技能[12]。西方国度还形成了许很多多的科普作家配合体,例如密歇根州立年夜学的军号作家事情坊、圣安瑟伦学院的奥德赛写作事情坊等。这些配合体成为作家之间互相交流进修、配合提高的平台,营造了优越的科普写作气氛。

只管中国科普写作起步较晚,但创作理论研讨依然卓有成效。由章道义主编,于1983年出书的《科普创作概论》一书是中国最早的科普创作指南,对中国科普创作有侧重年夜的影响。2007年,活着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的组织下,董仁威等人编撰了《科普创作通论》(四川科学技术出书社2007年版),该书很快成为中国各地科普协会的人才培训教材。在《科普创作通论》的根基上,24名有名科普作家、科普理论家、资深编纂和传授配合撰写了《科普创作通览》(科学遍及出书社2015年版)。2020年,在全国高条理科普专门人才造就教授教养指示委员会指示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遍及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出书社配合组织实施了《科普理论与实践研讨丛书》的编写,此中包含曾甘雨依据科普创作教授教养履历所著的《科普创作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书社2020年版)。同时,海内积极引进国外的科学写作册本,吸收国际履历,如黛博拉-布卢姆(Deborah Blum)所著的《科学写作指南》(A Field Guide for Science Writers)、米歇尔-奈豪斯(Michelle Nijhuis)所著的《科学漫笔写作指南》(The Science Writers’ Essay Handbook)等。在承继海内科普写作研讨结果的根基上吸收创意写作范畴的相关履历,由各级科普作协组织开展科普写作事情坊,并结合高校创意写作专业造就科普创作人才,可以匆匆进海内科普创作的优越生态的形成,助力中国科普作家配合提高、共创繁华。

通讯作者:葛红兵,上海年夜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主任传授,博士生导师,研讨偏向为创意写作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为建设天下科技强国而斗争——在全国科技立异年夜会、两院院士年夜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年夜会上的讲话(2016 年 5月 30 日)[N]. 人平易近日报,2016-06-01(2).

[2] 新华社 .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前景目的的成长情况、指示方针和主要目的 [EB/OL]. (2021-03-05)[2022-02-10].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05/content_5590610.htm.

[3] 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国科普统计 2019 版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书社, 2020.

[4] 科普中国智库 ||《中国科普创作成长研讨 2021》宣布 [EB/OL]. (2021-11-29)[2022-02-10]. https://www.crsp.org.cn/m/view.php?aid=3440.

[5] 中国科协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 2021 年度科普中国创作指南 [EB/OL]. (2021-05-18)[2022-02-10]. https://www.cas.cn/zcjd/202107/t20210714_4798600.shtml.

[6] 张开国 . 比拟视野中的科学散文及美国科学散文概述 [J]. 现代外国文学,2018(4):160-167.

[7] 姜萍,李敏 . 科普与立异比翼配景下的科学家科普培训——美国的履历及启示 [J]. 天然辩证法研讨,2018(2):71-75.

[8] 袁梦飞,周建中 . 我国高条理科普人才造就的近况与建议 [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12):1431-1439.

[9] 赵东平,高宏斌,赵立新 . 中国科普人才成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科技导报, 2020(5):92-98.

[10] 陈舒劼 . 常识遍及、意义奋斗与思惟试验——中国现代科幻小说中的科普叙述 [J]. 东南学术,2020(6):174-181.

[11] 吴岩 . 论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想象 [J]. 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丛刊,2018(2):17-29.

[12] 威廉-津瑟 .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 [M]. 朱源,译 . 北京:中国人平易近年夜学出书社, 2013.

本文转自《科普创作评论》2022年第2期

《科普创作评论》期刊征稿信息






排版:张馨木

编纂:齐 钰

核定:邹 贞

科普写作作家
记者诵读|重温党史经典名篇《可爱的中国》第一章节 我的婆婆,一位朴实的乡村妇女,平凡的人却有着极不不平凡的故事
相关内容